自己体内的腐败是心身难以健康的根源——别让自身的信德消磨殆尽
如果人类的意识得不到规范而滑向霸治,信仰一旦崩坏,社会就会出现信德的沙漠化状态,甚至出现泥潭沼泽化,人类整体也就处在意马难拴的时候,此时修身明德实践当中的拴心猿锁意马就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。
在图1―9中还用骆驼和泥沼等画面说明,没有信仰和信念,失去信任和诚信,仁、义、礼、智四德就失去了承载,人心必然会变得虚伪狡诈,伪善欺骗,人与人之间无法正常交流,人们相互依存的社会关系链发生断裂,身口意乱象频生。现在有很多人,由于没有信念、信仰、信仪,被利益所捆绑,都处于一种陷在泥沼里难以自拔的人生状态。社会上之所以腐败严重,出现那么多贪官,都是因为信念、信仰、信仪出现了问题。第一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,付出了巨大的生命代价,才给中华民族创造了个新生而具有朝气与活力的社会。但是到了现在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腐败问题,原因就在于信仰迷失,信念异化,某一段时间内放任握有权柄者的自私自利、私心贪欲膨胀。人们放纵七情六欲和肆意妄为,将自己的信念、信仰全部抛弃于脑后。丢失了信仰,使自己陷在沼泽中不能自拔,也就必然见利而忘义,失义而无信,被酒色财气彻底击败而贪得无厌,只能等候着天道的惩罚和党纪国法的制裁。
外在的社会现象是这样,对于每个人的生命系统内部,也是一样的道理。人们常常对社会上的腐败、污浊现象很痛恨,但是对自己体内的腐败、污浊现象却往往非常姑息。其实,当社会的道德不断地滑落,人们的道德教育也一步步地缺失,我们每个人的体内也都不再纯净了,道德素质的下滑,必然会影响着我们的心身健康,但是人们只知道外求于药物和饮食,很难从根源上去寻求良方。如果想真正地重获健康纯净的心身,就应当像古人所说的那样“吾日三省吾身”,每天都检查下自己的信德是否忠厚、忠实,忠信是否发生动摇,是否因“忠信之泊”而产生“乱之首也”等情况。要及时把自身的问题找出来,避免因为失去信念、信仰而使自己变得虚伪、狡诈,使人与人之间失去信任。
当人们生存在失去正信的社会环境里,就会常常为之感叹,只有具备骆驼一般的超级忍耐力,才能够独善其身,苟且偷安地生存。像在食品行业中曾经出现的“三聚氰胺"事件、“苏丹红"事件以及食品加工中随意添加激素和防腐剂等现象,都给食品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,人若是想完全避开这些隐患,恐怕真得像骆驼一样擅长忍饥挨渴才行。实际上,这一切都是信仰沙漠化的表现。如果任其发展下去,德育教育不能确立,信仰继续滑坡,人们陷入泥沼里做最后的挣扎,无力回天而灭顶沉陷,就是必然的现象。因此,每一个觉悟到这一点的人都应当建立正信、正念,为改变这种现状去共同付出,而不能在这种失信的环境中苟延残喘,否则自身的信德也会在这种环境中消磨殆尽。没有信德的承载,仁、义、礼、智必然涣散无序、虚伪难真,而相应的失德现象也就会在社会上和人体内层出不穷、乱象频生。老子在《德道经·论德》章内高屋建瓴式地揭示了失信以后的严重结果,历史上几千年以来的“乱治循环”,乱的社会病理机理所在,就是由于忠信的垮塌与消失而生成巨变。而根治这种病变的良方,始终都是在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重建着忠信,实现治乱的结果,迎来新一轮由乱到治的循环。如果只是昏然而难知乱的病理根源所在,就无法斩断治乱交替的无穷循环;或者因为被利益所驱使,始终只愿将忠信的信仰目标,限定在狭小、局限、封闭、藏私夹欲、低级或中级的层面,违背大道自然的法则、规律、秩序,那么也就始终难以砸碎治乱循环周期律的链环。
当社会到了信德期以后,是常道意识形态主宰个人与社会的时期,由于常道意识充满六欲,那么意识形态也就极为复杂,如果信德真正厚实,人们的意识真正能达到善正真的状态,我们就有可能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逆修回去,重新返回到大智的阶段,并且通过继续努力,逐层级地返回德和道的境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