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守杏林春日暖
据晋代陈寿《三国志.卷四十九》(公元285年)记载,三国名医董奉,隐居于庐山下,并不种田,为众多慕名而来求医的人治病,却立有一个奇怪的规矩:治病从来不取分文,但要求被治愈者种植杏树作为纪念,患重病治愈者种五株,轻病治愈者种一株,轻重之间治愈者种二三株。好多年后,治愈者不计其数,所种的杏树已有十万余棵,郁郁葱葱,蔚然成林。远远望去,林深树密,茂盛葱郁,无边无际。春季繁花似锦,夏月浓荫葱葱,挂在树上的杏果沉甸甸、金灿灿,令人目不暇接、心旷神怡。董奉在此修身养性,读书看病,很是惬意。杏子熟了以后,董奉贴出告示,凡来购买者一律不收钱,只用稻米交换,一石杏子换一石稻米。他除了用杏换取来的稻米生活外,还救济山上山下贫苦的老百姓和接济旅途上断绝了盘缠的路人,而且还回收杏仁入药。
晋代葛洪《**传》还进一步演义说:山中的飞禽走兽都游戏于杏林之下,如同有人来帮助整治管理一样。杏子熟后,凡有买杏之人都不必告诉他,只要将带来的稻谷倒入粮仓,自己取走相同容量的杏子就可以了。曾有一人“置谷少而取杏多”,林中群虎便怒吼而追之,吓得他跌倒路旁,杏子撒了一地,回到家中剩下的杏子竟和送去的稻谷一样多。
“虎守杏林”故事由此流传下来,历经多少年代后,“杏林”美名一直在传扬,几乎成了医务界的代称。至今人们还用“杏林春暖”“誉满杏林”称颂医家高尚的医德医风,用“杏林高手”赞誉技艺精湛之良医。这正是:“杏林春秋”载医史,“杏林佳话”述轶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