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为学日益 > 黄帝内经 > 正文

饮食自倍,肠胃乃伤

发布时间:2018-01-31 您是第0位浏览者 字号:

人们常用“饱食终日,无所事事”来形容一些懒惰之人。民间也有“要想身体好,吃饭莫太饱”,“每餐少数口,活到九十九”,“人带三分饥和寒,岁岁保平安”,“要想婴儿安,必得三分饥与寒”等养生古训。《素问?痹论》曰:“饮食自倍,肠胃乃伤。”脾胃是后天之本,性命健康的承载基石,脾胃伤,百病丛生。可见,饮食和健康、疾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。

        饱食即过食,食量超过身体所需,是一种供大于求、摄入大于排出的营养过剩状态。对于饱食容易导致的疾病,早在《黄帝内经》中就有明确地论述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指出:“因而饱食,筋脉横解,肠澼为痔。因而大饮,则气逆。”“高粱之变,足生大丁。”可见,饱食是导致痔疮、下痢、疔疮等疾病的主要原因。
        “一顿吃伤,十顿喝汤”是对饱食危害的生动描述。宋,赵佶《圣济总录》:“饮食饱则肠胃伤,情欲过则气血耗”说的也是这个道理。

        明代敖英撰写的《东谷赘言》中说:“多食之人有五患,一者大便数,二者小便数,三者扰睡眠,四者身重不堪修养,五者多患食不消化。”意思是进食多有5大害处,大、小便次数增多,全身感到沉重无力,困倦多睡,由于多食少动,容易发生消化不良。
        饱食,尤其是暴饮暴食,首先伤害肠胃,引起一系列的症状,如头昏眼花、疲倦乏力等。“胃不和则卧不安”,饥饱失常还会影响人体睡眠;若反复损伤肠胃,还会导致身体消瘦,体质下降,抗病能力减退。即使并非暴饮暴食,只是吃得过多,也会增加胃肠负担,久而久之也会引起胃肠炎或溃疡等病。

        健康的秘诀之一就是节制饮食,在饮食上讲究“度”。生活实践证明,好的饮食习惯可以奠定人一生的健康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