具备高质量“音药”的生理效用
现在很多研究表明,用声音可以治疗疾病。“音”也是药,“音药”分为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种不同属性,分别对应体内五臟系统。经典诵读,正是用自己诵读经典的声音在体内制造音药,这种“音药”是低成本、高效率的,音药的质量效果也因人而异、各不相同。
如果主动打开体内的“声音工厂”用心制造“音药”,其效果就会提升。音波在体内产生的“发源地”、能量来源不同,“音”的药效也有所不同。比如音波源自口舌、喉咙、肺区、下丹田,其震荡产生的音药对身体的治疗效果都各不相同。五种属性的音药都是可以通过诵读产生出来的,对应体内不同的系统,具有不同的治疗调节功效。《德道经》81章,诵读每一章都产生对身体不同的音药效果,比如第七章《立戒》,就对应肝臟,诵读产生的音药,能够使肝木调达,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。
古人有个词叫“金玉之音”,是说高质量的音有如金玉实质一般。德国有位歌唱家唱歌时可以把玻璃杯震碎,这是很了不起的功力。但中国古时还有这样一个故事:山东有位女歌唱家,元宵节的时候在长安城楼上唱歌给皇帝听,原本熙熙攘攘的长安城瞬间都安静下来,只听到她的歌声回荡;皇帝让一位吹笛子的高手乐师与她和一下,她越唱调子越高,最后这位神笛手把自己的笛子都吹爆了,终于和不上去,只好认输。这需要多大的能量才能把笛子吹爆呢?音波的强大能力和奇妙作用可见一斑。
现代人只关注到其音效,极少关注到其药效。有些疾病不药而愈,很多时候其实是看不见的音药在产生作用。声音是自制的音药,而诵读经典是产生高质量音效的最佳途径,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把握。每个人诵读经典时制造的音药质量各不相同,心灵越清净空灵制造出的音药越好“吃”,效果越好;而后天智识与意识参与越多,制造出的音药越不好“吃”,效果越差。比如古代的大巫,都是先敬神、敬天、敬地,再用各种方式开口祷祝,念念有词,这些词大部分是四言绝句,这是运用庄严气氛的辅助。诵念者正心诚意,制造高质量的“音药”,帮助病人排除体内的浊气、病气、邪气,达到治疗效果。
学会运用“音药”,不但能有益自己心身,还能帮助别人。当通过坚持经典诵读将自身的“音药”质量提升以后,甚至可以在与别人说话谈心过程中把“音药”给对方“吃”了,达到治疗效果。德慧智教育尝试运用道德的艺术与现代的科技共同破迷,让人们理解“音药”的珍贵,通过经典诵读开发自己的“音药”,不仅保健自己、医疗自己,而且馈赠别人。如果孩子们人人都有一个“音药”的制造工厂,则能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福利。如果全民诵读,每个人都是一个“音药”制造工厂,则作用将难以估量。
——摘选自熊春锦先生著《幼儿教育概论》一书301页
如果主动打开体内的“声音工厂”用心制造“音药”,其效果就会提升。音波在体内产生的“发源地”、能量来源不同,“音”的药效也有所不同。比如音波源自口舌、喉咙、肺区、下丹田,其震荡产生的音药对身体的治疗效果都各不相同。五种属性的音药都是可以通过诵读产生出来的,对应体内不同的系统,具有不同的治疗调节功效。《德道经》81章,诵读每一章都产生对身体不同的音药效果,比如第七章《立戒》,就对应肝臟,诵读产生的音药,能够使肝木调达,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。
古人有个词叫“金玉之音”,是说高质量的音有如金玉实质一般。德国有位歌唱家唱歌时可以把玻璃杯震碎,这是很了不起的功力。但中国古时还有这样一个故事:山东有位女歌唱家,元宵节的时候在长安城楼上唱歌给皇帝听,原本熙熙攘攘的长安城瞬间都安静下来,只听到她的歌声回荡;皇帝让一位吹笛子的高手乐师与她和一下,她越唱调子越高,最后这位神笛手把自己的笛子都吹爆了,终于和不上去,只好认输。这需要多大的能量才能把笛子吹爆呢?音波的强大能力和奇妙作用可见一斑。
现代人只关注到其音效,极少关注到其药效。有些疾病不药而愈,很多时候其实是看不见的音药在产生作用。声音是自制的音药,而诵读经典是产生高质量音效的最佳途径,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把握。每个人诵读经典时制造的音药质量各不相同,心灵越清净空灵制造出的音药越好“吃”,效果越好;而后天智识与意识参与越多,制造出的音药越不好“吃”,效果越差。比如古代的大巫,都是先敬神、敬天、敬地,再用各种方式开口祷祝,念念有词,这些词大部分是四言绝句,这是运用庄严气氛的辅助。诵念者正心诚意,制造高质量的“音药”,帮助病人排除体内的浊气、病气、邪气,达到治疗效果。
学会运用“音药”,不但能有益自己心身,还能帮助别人。当通过坚持经典诵读将自身的“音药”质量提升以后,甚至可以在与别人说话谈心过程中把“音药”给对方“吃”了,达到治疗效果。德慧智教育尝试运用道德的艺术与现代的科技共同破迷,让人们理解“音药”的珍贵,通过经典诵读开发自己的“音药”,不仅保健自己、医疗自己,而且馈赠别人。如果孩子们人人都有一个“音药”的制造工厂,则能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福利。如果全民诵读,每个人都是一个“音药”制造工厂,则作用将难以估量。
——摘选自熊春锦先生著《幼儿教育概论》一书301页
上一篇:芒种的民俗文化与养生
下一篇:孩子不管富养穷养都要德养